产品详情
根据中国科协的统一安排,主题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协力建设科技强国”的2024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定于9月15日至25日开展。作为著名的肝脏外科和肝肿瘤专家,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脏外科郭荣平教授特意就肝癌的成因、防治策略及早筛早诊等话题进行了专业科普。
据悉,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同时也是病毒性肝炎的大国。经过长达数十年的乙肝疫苗免疫规划(适龄儿童免费接种)项目和乙肝母婴阻断项目的推进,我国在新增乙肝病患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控制。控制了“增量”,仍存在大约6000万规模的大量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携带者这样的“存量”问题。
“肝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最主要的是病毒感染,尤其是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在广东地区,乙肝病毒感染基数较高,加之气候潮湿,食物容易发霉,饮用水容易受到污染,这些都是广东成为肝癌高发区的原因。”郭荣平教授介绍说,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抗丙肝病毒药物的有效应用,原有乙肝感染者依然是我国肝癌的主要群体。此外,酒精性肝病、不良饮食上的习惯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也是导致肝癌的重要因素。
据悉,肝脏在人体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主要负责解毒、代谢和合成等关键生理功能。同时,它也特别容易受到病毒攻击和不良生活方式的损害,由此引发肝炎、肝硬化等严重疾病。如果对这些疾病不进行相对有效控制,它们可能会进一步恶化演变为肝癌。在我国,肝癌是第四位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死亡率仅低于肺癌,排名第二。2022年,我国新增肝癌病例36.77万例,死亡人数达到31.65万。
由于肝癌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有外部因素如病毒感染和酒精摄入,也有内部因素如代谢性疾病和遗传因素的共同作用。“我们临床上不时会遇到一个人来看病,等他出院以后,他的家属再来医院住院的情形,比如兄弟、父子等等,这一些状况多是因为有共同的肝炎感染等背景或存在家族聚集的遗传倾向。因此,有乙肝、丙肝感染背景的人群,长期酗酒者,以及有不良生活小习惯和家族肝癌病史的人群都应该被视为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应定时进行肝癌筛查,包括血液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如B超、CT或磁共振等。”
从临床专家的角度,郭荣平教授还详细的介绍了筛查的方法和频率。“对于没有肝硬化背景的高危人群,每6个月进行一次筛查;而对于有肝硬化背景的人群,则建议每3个月进行一次筛查。他还提到,除了传统的甲胎蛋白检测,现在还有非常多新的肿瘤标志物,如异常凝血酶原、CA199糖抗原等,能够适用于筛查。”此外,郭荣平教授还推荐使用B超作为初步筛查手段,对于发现结节性质不明确的患者,则建议进行CT或磁共振检查。他特别提到,磁共振在早期癌变病变的检测中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尤其是使用特殊增强剂时,还可以检测到3-5毫米大小的病灶。
“公众应该提高健康意识,热情参加早筛早诊。一则通过早筛早诊明确自己是不是有病毒性肝炎背景,以确认是否为高危人群;二则通过早筛早诊发现早期病灶。”郭荣平教授建议,医疗卫生管理部门和社区应加强宣教工作,提高公众对肝癌的认识。同时,医务人员应利用一切机会进行健康教育,帮助公众成为自己健康的管理者。
相关产品